“另见 ”——另一种看见
用设计的眼 去“观世界 ”分享“世界观 ”
拒绝流水账,拒绝行程单,拒绝景点串烧
只选择那些真正起心动念瞬间
尽量选用自己拍摄的照片
不一定是最精彩的
但一定是独具真诚的
通常想去一个地方旅行,起心动念可能是因为一个人、一首歌、一本书、或一部电影……
也有可能,就是一张照片。
布施者虔诚用手抓饭放入和尚钵盂,虔诚写在脸上,刻在心中;僧人无语,在心中默默诵读经文,回向给布施者。
这是我彼时未曾透彻参悟的一种“施”与“受”。
我记住了发生这个场景的地方:老挝/琅勃拉邦。
关于琅勃拉邦,关于老挝,我还知道些什么?
对于总是“将梦想照进现实”的行动派,从不会让自己疑惑太久,也不允许自己耽搁太久,何况琅勃拉邦还有安缦,几乎不需要什么行前攻略和周密计划,2019年5月,“始于照片,终于安缦”,4天3晚的旅行,说走就走。
Amantaka
琅勃拉邦的安缦,原本是法属印度支那时期的一家医院,Aman接手后,几乎没做太大改动,完整保留了原有的开阔疏朗框架,橘褐色的屋顶和洁白的墙壁使整个酒店散发着19世纪的法式浪漫殖民风情。
穿过巨大的庭院,来到酒店中庭,长长的走廊贯穿其中,古朴的家具对称排放,颇有南洋风情。
安缦痴们都知道,安缦选址向来追求极致祥和宁静,大都远离都市,僻静美好。然而Amantaka正位于琅勃拉邦市中心,步行到主路不过7/8分钟,却依然宁静优雅,恍如世外…….或许是因为琅勃拉邦本身就足够祥和安逸吧,无需刻意回避。
Aman在梵文中意指“宁静”,taka则源于“三藏经典(Tipitaka)”,在小乘佛教文学中意为“佛陀的教导”。
对我来说,老挝曾是晦暗不明的,不知为什么,脑海中对它模糊的想象,都来自于电影或者杜拉斯描写湄公河的小说:孤独、颓废、氤氲、咸湿、躁动……如无尽的雨水抽打墨绿色的庭院。
而Amantaka轻易的打碎了这瓷器般的梦境,甚至用一种隐约的兴奋感,清晰温和的勾勒出这组精致、阳光、满足、浪漫、雅静的画面,始终包裹着我。
△裙子颜色和AMANTAKA超级搭
安缦是大神级的会搞事情,连住三晚,即可独享湄公河私人游船看日落,静观黄昏赐予琅勃拉邦的迷人魔力。
日落,湄公河像一头黑色的长发,平静地流淌。转弯处有大片白色的冲积平原,沙石砾砾,却空无一人。
船长27米,船上有床、餐桌、沙发、吧台,鸡尾酒与美味小点心,还有厨师、司机和管家,欣赏夕阳洒落雾霭群山之上,这一城中日常夜幕的起始仪式。
Amantaka占地2公顷,客房只有24间,入夜后安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灵魂打哈欠。
每个安缦的图书馆都是我至爱所在,不闻世事的看看书真是美极妙极,包场不说,慵懒无所事事,思维毫无目的漂浮漫游,忘记时间仿佛到了另外一个平行宇宙,风扇悠悠的白噪音,翻翻Kerry Hill,读读Amantaka的前世今生……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欢喜。
△AMANTAKA改造前后同角度摄影对比
△AMANTAKA改造前后同角度摄影对比
△AMANTAKA改造前后同角度摄影对比
这本巨大的《Amantaka》讲述它的前世今生,已经被翻得快散架了,看来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对它的前尘过往充满好奇——在那些宽大的回廊里穿行,不经意望向木格窗内的房间,想象着哪间曾经是医生诊疗室,哪间又是病房,病房里摆了几张床,腰肢纤细的女护士俯身查看年轻的病人,阳光洒在他们的睫毛上像是清晨跳动的露珠……
香通寺
琅勃拉邦(Luang Prabang),“勃拉邦佛之都”,这里曾是兰纳王国都城,佛塔林立,庙宇交错,保存着600多座寺庙宫殿等古老建筑,1995年,联合国文教科组织把琅勃拉邦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琅勃拉邦古称“香通”,在老挝语中意为“金色之城”,香通寺因此得名。
香通寺里佛像雕琢细腻,有着老挝特有的古典之美。而如果粗浅了解老挝的历史,会感到钝钝的苦楚。这是一个过于悲惨的国度,几乎所有邻国都反复占领和统治过这里。而老挝人引以为傲的艺术品,不是被摧毁就是被掠走。
在众多建筑中,最有名的当属大殿后墙的“生命之树”,这是一副老挝国宝级别的壁雕。相传当时这个位置上的是一棵参天大树,做这幅壁雕是希望大树能借此形式得以永生。
光西瀑布
有点像棉花堡或者黄石公园,在拥有黄龙的钙化地貌上再加一份灵动的九寨沟的水,一切都那么逍遥、安逸,如梦如幻瀑布周围的热带树木,让过滤后的光线透入水中,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。
ROSEWOOD LUANG PRABANG
琅勃拉邦瑰丽酒店
瑰丽帐篷酒店也是琅勃拉邦不可错过的体验,首次采用奢华帐篷式别墅概念,“园林造景大师”Bill Bensley操刀,低调隐藏于琅勃拉邦如墨色般浓密的丛林中,周围是历史悠久的皇家居所,一条发源于瀑布的河流从这片异域居庭中心横穿而过。
酒店的灵感来源于令这座小城蜚声海外的法式建筑,23间客房由密林和瀑布环绕,共有5种户型,最贵的是5座豪华帐篷式别墅,淡季最低1165美元起。重装饰,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主题,房间面积略小。
主打老挝美食的The Great House餐厅,每日根据当地新鲜食材更换菜单,高山流水的美景与叹为观止的东南亚美食同在——
△我爱吃草,是大自然的味道
公共区域没有空调,意图让客人“享受自然风”,然而四十度的高温,有点汗流浃背啊,如何“优雅”享受“宫殿感”?无论酒店民宿野奢,安放灵魂的同时,肉体绝不能受半点委屈才是王道。
“有品质的简朴,有节制的丰盛”,这一点,还是安缦控制得妥帖。
清晨布施Alms giving
此行重头戏——清晨布施Alms giving——早晨4:30起床,5:30出门,安缦管家已经备好竹席、软垫和糯米,又传授了一些基本规则,比如用手直接抓饭,并试着不要触碰和尚身体和化缘的衣钵等……
刚到街口,并无人群,原来是太早了。管家铺好竹席,摆好软垫,静候僧人️。很快,远处一缕橘烟缓缓而来️️️,在薄淡的晨雾里,年轻的僧人们披着橘红色的袈裟,挎着黄铜色的钵盂,明亮而鲜艳。老者耄耋,少者孩童,鸦雀无声,一片宁静。
街边跪满了虔诚的布施者。当僧人们走过,布施者打开竹篮,虔诚用手抓饭放入和尚钵盂,也有蕉叶包裹的饭包,还有巧克力等小食。布施者无语,双手合十,静静祈祷,虔诚写在脸上,刻在心中;僧人亦无语,心中默诵经文,回向给布施者,仿佛是默片电影中的画面。
在这个笃信小乘佛教的国度,清晨布施的传统如同往复的白昼,超越了战争、苦难、意识形态的缠斗,每日降临在这片土地。
“布施”是佛教用语,老挝语叫“塔芭”,菩萨心行,第一就是实践“给予”的美德。老挝的寺院没有厨房,僧人每天的吃食都靠布施得来,而这样的传统,已经延续千年。
为了布施,还有很多山民天不亮就起床,走上几小时的山路。雨季时,这几乎算得上一种苦行。他们皮肤黝黑,头发蓬乱,朴素的衣着显示着生活的艰苦,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表达虔诚。他们把一小团糯米饭放进僧人的钵盂里,眼神中流露出喜悦和安然。这种喜悦和安然,随着僧人的脚步,走过皇宫,走过街边的碧树,走过一栋栋法式别墅……信仰的确是一种伟大的发明,正因为有了它,人世的苦难才显得可以忍受。
过程大概1小时,一直重复一个动作,争取不落下一个僧人,直到确认最后一个僧人离去,刚好把剩下的一点糯米饭都给了他,心中满暖……
在布施的人群中,也有穷苦人家的孩子在面前摆放一只箩筐进行乞讨,等待僧人的施舍。被布施的僧人同时也是布施者,他们会把钵盂中的食物投入孩子的箩筐,就连小僧人们也会把自己得到的巧克力饼干分给他们——简单的一给一施,一得一舍,伟大而神圣。
这是一种以佛教为中心的社会救济系统。僧人既是受供养者,也是财富的再分配者。通过这个系统,富人获得心灵慰藉,穷人得到生存口粮,而信仰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双方都认可的意识形态,周富济贫,才是文明的本意。
布施与被布施,人人怀有一颗慈悲之心,时刻装着一份感恩之情,懂得“舍”与“得”,能放弃“得”与“舍”,这就是佛教的精华吧。
琅勃拉邦 Luang Prabang
琅勃拉邦一直维持着法国探险家亨利·穆奥在19世纪时做出的描述:“一个讨人喜欢的小镇,占地1平方英里,只有7000至8000名居民。”
如今,它仍然是一个可以用脚丈量的城市。
如果要说琅勃拉邦发展的成功之处,那无疑就是有效地抑制了丑陋的现代化对传统的侵袭。
当地人崇尚无需提高生产力的经济发展,由此也衍生出一套独特的生活美学。他们清心寡欲,忌讳强烈的感情。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像一朵低空开放的花儿,朴素清丽。
法国人曾说:“越南人种稻,柬埔寨人看稻长,老挝人听稻长。”高傲的高卢人也承认,老挝人的处世态度太具魅力让人无法抗拒,因此他们不肯走。
文明带来了便利,也让我们丧失了本来唾手可得的东西。而琅勃拉邦所展现的,恰好是一种“无为”的魅力。
“我很幸运,我的生命途经琅勃拉邦”。——李楠
2022/11/2 于上海
关于作者
李楠
东方卫视《梦想改造家》特邀设计师
上海李杜设计 创始人& 设计总监
拥爱设计公益计划 理事
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学院 室内与空间硕士
中国高级注册室内设计师
IRIDA国际高级注册室内设计师
国际室内设计协会(FIF)会员
中国室内装饰协会(CIDA)高级室内设计师
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注册设计师
获取更多设计师信息 敬请关注视频号 / 抖音